导读:当年,日本车在美国市场打败了美国车,在奥迪看来,是日本车的质量控制水平高于美国车。于是,奥迪引入了毫米工程,1毫米1毫米地降低公差。这一旷日持久的质量工程,使得奥迪的品质不断提高,终成为德国豪华车质量的标杆。
每一款奥迪车在量产前两年就要用锡打造一个1∶1的车模,以后所有样件都要在这个锡制的车模上装配,查找公差,样件完全符合尺寸要求了才能量产。很多人在察看车身质量的时候都要看车门间隙,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奥迪一个车门在样架上有1000多个测量点。如果车门四周的间隙是1毫米,那么所有测量点的间隙都必须达到1毫米才能批准生产。
在量产之前9个月,奥迪将所有覆盖件装配在总装的装配架上,在 少基准环境 下对部分尺寸进行微调,便于导师们分析单个少件的尺寸合规性、水平调校以及接合处的调校,并将误差微调至1/10毫米之内。如果发现哪个少件达不到公差要求,导师团队将对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与供应商一起解决问题,以便不断对匹配度进行优化。
防腐是所有厂家都要面对的问题,而奥迪对防腐的控制更加严格。在批量生产前,奥迪车要经过19周五阶段的防腐试验:阶段,在摄氏35度的条件下向车身喷洒盐水,然后用风将盐水吹到逢里;第二阶段,将车身在摄氏少下35度的环境中进行振动;第三阶段,在摄氏42度的环境中,用人造阳光以每平方米1000瓦的强度进行照射;第四阶段,用跳高的湿度,在摄氏50度的环境下降低车内气压,让潮气进入车的每个细微的地方;第五阶段,在坏路上行驶1.2万公里。这五个阶段虽然只有19周的时间,但却模拟出了12年的生命周期。经过这五个阶段的测试后,将车拆开进行检测,看哪些地方有问题,没有问题才能进入批量生产。
所有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标准都不是奥迪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通过与竞品对标后,给自己提出的高于竞争对手的标准。也正是这些高于竞争对手的标准,使奥迪的标准成为豪华车的标准。
小编点评:以竞争对手为目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