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如果仔细去思考一下,会发现似乎并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寻常。
比如,如果我问你,买东西的时候,是越贵越好呢?还是“性价比”越高越好呢?
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性价比”。
可是,回到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我们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人的人,在消费行为这件事情上,都是“越买越贵”的。
以我自己为例,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我特别喜欢吃火锅。
最早的时候,我下班路上的一家无名火锅店是我的固定食堂,分量足味道好,锅底还免费,人均三十能大朵快颐。
后来,我发现呷X呷X的火锅不错,于是每次吃火锅都去呷哺,人均60块钱左右。
再后来,偶然间朋友请我去吃小龙X,哎?好吃耶!从那以后,我吃火锅首选小龙坎,人均接近100……
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挣的越来越多了啊!”
可是,我后来也有手头比较紧的时候,可这个时候,我宁肯少吃两顿火锅,也不愿意再去光顾我曾经无比喜爱的无名馆子。
为什么“无名小店”从我的选择清单中被移除了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棘轮效应”。
所谓的棘轮,就是一种只能单向转动的齿轮结构,而在经济学中,指的是一种很特别的现象,那就是:一个人的消费水平很容提升,但极难下降。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有一种倾向,那就是买东西的时候,越来越贵,档次越来越高。
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写给儿子的家书中,则更加精炼的描述了这一现象,那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为什么当我们的收入发生波动时,自身的消费水平却不能及时的做出相应调整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借助消费行为来对自身价值进行判断和定位。
有一天,我的一个同事买了一辆新车,开车上班的第一天,他穿戴的异常整齐正式,我问他今天是要参加什么重要活动吗?结果他对我说:“我今天开的可是宝马!”
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但从他的感受上来说,的确对于第一天开宝马这件事情,是值得慎重对待的。
再比如,当一个女生把自己的护肤品从“大宝”升级到“迪奥”时,她消费的不仅仅是一瓶面霜,还包括了一种感受,那就是:“老娘也是用迪奥的人了!”
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标榜。
心理学上,另一个名为“锚定现象”的特征,更好的解释了这种感受。我们每一个人,在潜意识当中,都把自己的消费行为与价值评估进行了一一对应。然后找到一个自己“应该在哪”的心里定位。
这个定位,就是所谓的锚点,一旦心理上的锚点被确立,我们就会本能的以这个锚点出发去进行选择和判断。
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天然的减少我们需要思考的内容,当我想吃火锅的时候,我只需要考虑是去小龙坎还是去海底捞,不用再从街边摊开始从头筛选排除一遍。
而缺点嘛……就是会导致我们对很多事物的考虑过于简单,往往凭借“经验”去进行判断,从而出现极大的思维盲区。
而生活中,极少有人愿意主动降低对自身价值的判断。
因此,当我们的潜意识中,把自己的“消费档次”和“个人定位”联系到一起时,就导致我们的消费行为只会越来越贵。
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对“吃吃喝喝”的影响,棘轮效应不仅影响着你我的消费习惯,甚至会左右一个国家的兴衰。
北宋时期,宋朝的军事实力实在是一言难尽,但是经济实力却着实呈现一种碾压姿态。尽管每年都要向西夏提供“岁赐”,但是在双方的边境贸易中依旧是赚的盆满钵满,搞的整个西夏的经济系统濒临崩溃。
西夏的统治阶级认为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于是下严令让国内的人恢复胡人的服饰、礼节、生活习惯。
然而,穿惯了绫罗绸缎,吃惯了茶水点心的贵族们,又怎么能轻易的回去穿兽皮麻布,吃肉干干粮呢?
于是,政策压力与经济压力,成为了压垮西夏政治稳定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以说,对于西夏的灭亡来讲,作用于整个社会的棘轮效应,正是那只看不见的推手。
回归到个人,消费水平的提升,并不是坏事。他能够为我们带来更高的自我认同与更多的幸福感,对于社会来讲也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繁荣。
然而,如果我们的消费水平超出了自身的支付能力时,就要防止棘轮效应对我们自身带来的伤害。
冷静的做出判断和思考,我们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能不能重新定位自己的消费价值来做到和收入的匹配?
降低自我评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让我们准确定位自身,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