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忧国忧民的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那么他是怎样过完这一生的呢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712年2月12日,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
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于是杜甫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
杜甫
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的“快意”生活。在此期间作有千古名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44年4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会见了诗人高适,这是第三次漫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
李白/杜甫
745年,他在齐鲁又与李白相见,在饮酒赋诗之外,又讨论了炼丹求仙,而且共同访问了兖州城北的隐士范野人。两人还互赠了诗篇。
杜甫赠李白诗: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赠杜甫诗: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从此两人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李白/杜甫
747年,唐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
751年正月,唐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说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杜甫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前往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唐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唐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唐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
757年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以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757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
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759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途中著有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夏日叹》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
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
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
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夏夜叹》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759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
在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
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途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766年到达夔州(奉节)。
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一些劳动。
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著有《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769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
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轨迹图
杜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同时他也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杜甫是位矢志不移的爱国人士,因此他用诗歌来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杜甫还是位历经磨难仍不折不挠的强者。
他的诗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变化的苦难岁月,内容博大精深,风格沉郁顿挫。从诗歌的表现对象到艺术方法,从体裁到修辞,都对前人“遗产”的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和发展,是古典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同时,他以富有开创性的创作不仅标志了唐诗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大约有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纵观杜甫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而是郁郁不得志,伴着贫穷饥饿、百病缠身。乱世中他像一叶凄苦飘零的小舟,泅渡着自己的生活。
杜甫满怀悲凉沧桑,却活得风骨凛然。他历尽磨难,却用深情去爱万物苍生。
杜甫用一生,诠释生命的意义:苦难是底色,热爱是本色。
诗圣杜甫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