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次二经:碧山、缑氏山、姑逢山
南姑射山向南三百里,就来到了碧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岩穴之间有很多大蛇盘踞栖息。山上到处都是碧玉、水玉一类的矿产。
碧山往南五百里,就进入了缑(gōu)氏山。山上寸草不生,一片荒芜。金矿玉石储量丰富。原水在山中发源,向东汇入沙泽。
缑氏山向南三百里,姑逢山巍峨耸立。山上没有植被覆盖,漫山遍野都是散落的金矿玉石。獙(bì)獙是姑逢山的护山神兽。獙獙外形与狐狸很像,背生双翼,能够飞行,叫声像鸿雁一样嘹亮。獙獙属于灾害类异兽,獙獙出现的地方,往往会发生旱灾。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山海经档案:碧山、缑氏山、姑逢山分别是东次二经山脉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座山。三座山共同的特点都是没有花草树木生长,放眼望去一片荒凉。碧山有长虫大蛇盘踞,缑氏山没有动物生存。三座山比起来,姑逢山是最有排面的一座大山。姑逢山属于异兽獙獙的地盘。獙獙形似狐狸,但背生双翼,声如鸿雁。獙獙属于自然灾害类凶兽,总是选择在天下大旱的时候出现。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原文:又南三百里,曰碧山。无草木,多大蛇,多碧、水玉。又南五百里,曰缑(gōu)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东流注于沙泽。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獙(bì)獙,见则天下大旱。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声明:某种程度上,《山海经》是一本关于我国古代山川地理河流的百科全书。就山海经的内容而言,也有人将《山海经》戏称为《山珍海味经》或《古代旅游食宿指南》。经研究,《山海经》不是一时、一人所作,而是从先秦到秦汉,经过各个时代不知名作者的编写补录形成的文集。从古至今,对于《山海经》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相关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今天市面上主流的《山海经》版本,是经过西汉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编辑整理,晋朝风水大师郭璞做注而成。
《山海经》以中原一带为中心,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依次勾勒出当时九州之内的山川地理情况。现代版本的《山海经》,共有文章十八篇,内容涉及五花八门,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本文以市面上通行的《山海经》版本原文为依据,在原文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上小编自己的理解,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个人主观性比较强,再加上个人学识有限,肯定有错误疏漏之处,还请多多包涵。如有争议,以读者为准,小编虚心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