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有一种柑橘很特别,果皮不仅比果肉值钱,而且存放的时间越长,食用和收藏价值越大。那些存放了上百年的柑橘陈皮100克就可以卖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高价。因此,想要靠陈皮赚大钱的人很多,但这些人必须要等,少则三年,多则几十年上百年。可就在2013年,有个叫黄建社的人却不要等了,他要用新会柑橘的橘皮赚快钱。创业仅4年,黄建社年销售额就突破了5000万元。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1. 我一定要找到这种稀缺的老树
黄建社原来和妻子经营着一家茶叶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注意到市面上开始有小作坊在做用橘子皮包着的茶, 这让他觉得这两种在中国流传了千年以上的好产品,结合到一起,又是一种健康的产品,如果可以规范生产,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发现商机的他,将目光锁定在了陈皮和普洱上,可当黄建社决心进入柑普茶市场之后,并没有着急去做产品,而是决定要先找一样东西。虽然这种东西很难找,但找到了就可以一招制胜。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黄建社要找的是新会陈皮核心产区里,一种树龄在十五年左右的老柑橘树。这种老树其实非常少见,可因为结出来的橘子皮味道更浓郁,受到不少消费者的追捧。黄建社就是要做一款老柑树柑普茶,以此来打响品牌。
由于这种老树柑非常稀缺,因此只能限量供应,每多存储一年,这种老柑树柑普茶的价格也就水涨船高,2017年当年的售价为5900元一斤,2015年的就要7350元,而2014年的,因为存放时间超过3年,可以算作陈皮普洱,卖价就要上到19800元一斤,也就是平均一颗就要四五百元。可这些老柑树给黄建社带来的财富还不止如此,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他的产品红遍全国。
2. 打破传统
传统的柑普茶选取的柑橘较大,一般都是按照柑皮占3,茶叶占7的比例来冲泡。而老树有一个特点,就是树上结的果比较小,装茶以后的成品将近是原来传统柑普茶的一半,有的新客户不懂这种茶怎么喝,看到个头挺小,就一整颗泡了。正是客户的这个举动,给了黄建社灵感,为什么不趁着柑橘还没长大的时候就摘了,做成一次泡一颗的柑普茶呢?这样客户冲泡起来岂不是更加方便么?
黄建社凭着这种“一颗冲泡”的概念,让小青柑(一次泡一颗的小绿橘子茶,被叫做“小青柑”)迅速蹿红,甚至被媒体冠以“网红茶”的名号,然而因此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商家竞相模仿。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短短一年时间他又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做出了市面上独一无二的产品,把销售额做到了1000万元。黄建社到底对他的小青柑做了什么呢?
为了挖空柑橘里的果肉,通常商家都会在橘子顶端开个口,一般来说,是挖一个圆形的洞。可2016年开始,黄建社却发现圆开口只要一翻转,小盖子和茶叶都会掉下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厂家都会用纸把盖子和橘皮包起来,可这在黄建社看来既不环保还给消费者增添了麻烦。于是他要打破这个传统,不挖圆形的洞,改挖椭圆形的。
黄建社之所以这么关注细节,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随着小青柑的走红,2016年,这个行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而在这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让人惴惴不安的行业危机。冒充的新会柑橘皮,品质良莠不齐的普洱茶,一斤价格从几十块到上万块,难分好坏。不少企业都感觉到了小青柑里暗藏危机。
3.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就在这时,黄建社又盯上了另一种水果——柠檬。他用小青柑的思路,将柠檬的果肉掏空,放入茶叶,再一起晾晒烘干,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柠檬茶。由于这种茶造型别致,冲泡方便,一经推出马上受到女性消费者的喜爱。现在,黄建社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组合搭配,创新出59种产品。在一个已经成熟的传统行业里,靠着创新的思维和做法,快速做大做强。2017年已突破销售额5000万元。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细节的执着和追求是很多成功企业家共有的特质。黄建社也正是因为用工匠精神来做产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才一步步打造出专属的独特卖点,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