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是什么时期的遗址,稷下学宫产生的朝代和时间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论述齐文化,离不开它的精髓齐学,而齐学的大本营就是稷下学宫。

一、稷下学宫的设立和三个发展阶段

稷下学宫设立于齐桓公田午(公元前374年一前357年)时期,徐干说:“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尊宠之,自孟轲之徙皆游于齐”。

稷下学宫:世界上最早官办大学,孟子荀子在此任教,到底有多神秘

为什么叫稷下学宫呢?刘向《别录》说:“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外有学堂、即齐宣王所立学宫也、故称为稷下之学”。据考古发掘和学者们考证,这个稷门,在齐郭城的西北、面西,学宫故址,即在今邵家圈村的西南部。

从齐桓公设立学宫起。到公元前221年齐亡为止,稷下学宫历时约一百五十年之久,在这期间,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桓公田午和威王时期。

桓公田午时,大致已确定了办学宫的基本方式,学宫也初具规模。但威王在位的前九年,“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学宫也发展不快。后来,威王“一鸣惊人”。励精图治、招贤纳谏。国势大盛。学宫也兴旺发达,吸引了众多的学者,临淄成为天下文化中心,百家争鸣进入了兴盛时期。威王后期几年,将相不和。政治动荡,对学宫带来了不利影响。

第二阶段,宣王、闵王时期(公元前319年一前284年).这是稷下学宫的黄金时代。

宣王田辟疆在位十九年。威、宜之时、“齐最强于诸侯”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因而宣王革新政治,招揽人材,史称“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子)、慎到、环渊之徙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稷下学士复盛,且数千百人”,仅稷下先生就“千有余人”。

稷下学宫:世界上最早官办大学,孟子荀子在此任教,到底有多神秘

闵王时期,学宫进一步发达,稷下学士达数万人。淳于髡死,“诸弟子三千人为衰絰”。此时风流聚汇.精采纷呈,学术极为繁荣,大家各有著述,如《老子》、《慎子》、《田子》、《捷子》以及诸稷下先生之作。洋洋大观,流传下来的也足称繁富。

闵王后期,稷下学宫又一度衰落。因为闵王虽也有统一海内的雄心,却没有其父祖纳谏用士的雅量,一味穷兵黩武,听不进稷下先生的忠告,虽一时开疆拓土,武功显赫,却导致国力不继,贤士离心。

“及闵王、奋二世之余烈,南举楚淮北,并巨宋,苞十二国,西摧三晋。却强秦,五国宾从,邹、鲁之君、泗上诸侯皆入臣,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诸儒谏,不从,各分散。慎到、捷子亡去,田骈如薛,而孙卿(荀卿)适楚”。

随着稷下先生的风流云散,齐国的灾难降临了。燕将乐毅率六国之兵破齐,闵王被杀,临淄陷落,宝货一空。经此浩劫、学宫再也不能恢复到当年盛况。

第三阶段是襄王和王建时期(公元前278年一前221年)

襄王法章公元前278年即位,五年之后,田单复齐成功,襄王返回临淄,才又恢复了稷下学宫。这期间,稷下学宫仍然维持旧制。但由于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的下降,加之名士凋零,情况已大不如前。

稷下学宫:世界上最早官办大学,孟子荀子在此任教,到底有多神秘

“田骈之属皆已死,襄王时,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

祭酒就是学术界的主持人。除了荀况.此时最有名的就是邹衍。荀子曾多次劝说齐王建发愤振作,改变苟且偷安的局面因而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只好引退,著书教万言而卒。后随着齐的灭亡,学宫也就结束了。

二、稷下学宫的制度和稷下先生的地位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最有名的学府,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人员之多,制度之健全,成就之卓著,都是无先例的。

在学宫,有日常的教育活动,稷下先生们各自著书立说,授徒讲学,“齐城西门侧,系水左右有讲室,趾往往存焉”。讲室即是教室。

学宫有定期的学术集会,稷门之下,有固定的集会场所。“谈说之士期会干稷下”。届时千百人会聚一堂,或宣扬本派学说,或就某一问题展开论争,场面颇为壮观。齐辩者田巴,就是在这里逞其雄辩、日服千人的。

学官中的人员,基本上是学生和先生。学生当然占大多数。

各派先生均有从学弟子,多的有几百几千人。学生来自列国各地,学成后主要有两条出路,一是“学而优则仕”。一是再当学者、先生。

这么大的学宫,当然有一套管理制度。在对弟子们的管理方面有专门规定,这就是《管子》书中的《弟子职》,内容主要是校风校纪的规定,或者就是学生守则。《弟子职》包括两部分,一是《学则》,一是《弟子之纪》。在学风方面,要求“温恭自虚”,“朝益暮习”,“一此不懈”。校纪方面,对弟子们日常应遵守的事项、行为、品德、礼仪甚至日常饮食起居、火烛洒扫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贯穿了文明、礼貌和尊师重长的精神。

稷下学宫:世界上最早官办大学,孟子荀子在此任教,到底有多神秘

稷下先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的稷下先生,主要从事教育,住在学宫之内,兢兢业业地授徒或著述。许多著作得以整理流传,其功居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贡献。第二类是有些杰出人物,或是独树一帜的学派宗师,或是名闻列国的名士。他们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学术地位和优厚的物质待遇。

从学术上讲,他们是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众多的弟子、仆从,如田骈有“徒百人”,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淳于髡更有弟子数千人。在经济待遇方面,他们有官家拨给的高门大屋,有优厚的俸禄,“赀养千钟”,胜过普通。最具特色的是他们的政治地位,稷下先生及其学术与齐国政治联系密切。稷下先生也是齐国统治者的智囊团。尤其如前述被授予列大夫的七十六人,这种作用就更明显。他们经常受到齐王的接见和咨询。对国家大事探讨论证.对齐王的统一事业、称帝提供理论根据和舆论准备。

稷下学宫:世界上最早官办大学,孟子荀子在此任教,到底有多神秘

关于伐燕的战争,宣王便两次征求孟子的意见。在当时,诸侯王对这些士常待以师宾之礼,士也能直率地陈述自己的看法。而齐王让高级的稷下先生“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既能使他们摆脱案牍之劳,有充分的时间和优裕的条件专心于理论、学术和国策的探讨.又能使他们处于较超脱的地位、虽处高位而不受权力的干预和君威的威胁,对于封建知识分子维护人格和思想的独立,保证各派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稷下先生们对这种地位也很满意,孟子说:“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这种知识分子政策,是齐国的创造。

三、稷下学宫的学术风气

稷下学宫的最大特色,就是思想学术的自由,这种自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自由。人们可以提出各种观点,各种思潮都可以在这里发展或争鸣。政治上没有什么限制和框子。如果没有这种自由风气,就很难产生“闳大不经”的“大九州”学说,也不会产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性很强的思想。当时许多人都追求独立人格,追求自己理想和学说的实现,一旦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毅然而去,即使抛弃高官厚禄也在所不惜,“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这叫做“食志”。

学术自由。无论哪门哪派,均可以在稷下授徒讲学,参与“争鸣”.各派一律平等。当时,各深均欲“以其学易天下”,力图使本派在社会上和齐国取得支配地位,这就免不了竞争和正面交锋。

交锋的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大辩论、也就是争鸣。学生之间、先生之间、学生与先生之间或本派内部的辩论随时可以进行。

稷下学宫:世界上最早官办大学,孟子荀子在此任教,到底有多神秘

辩论的目的就是追求真理,辩论结果使“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失败者也从中受益。因而,辩论必须以理服人,对自己的论点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才能在论战中取胜。经常性的论战,使演讲和辩论成了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许多人都对辩论做专门研究,孟子、邹衍等人,在其著作中都曾阐述了关于辩论的艺术。

大辩论使稷下出现了许多有名的雄辩家。如儿说,“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稷下之辩者“;田骈、由于能言善辩、口若悬河而被誉为“天口骈”;田巴,“服徂丘。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坚白,合异同,一日服千人”,但却败在少年学者鲁仲连手下”。孟子、淳于髡也都是稷下有名的辩者。

稷下学宫:世界上最早官办大学,孟子荀子在此任教,到底有多神秘

正是在这种开放的、平等的、激烈的辩论和交锋中、各学派逐渐去谬存真,取长补短,立足本派、旁采别家之长,在更高的层次上走向统一。促进了古代辩证法、逻辑学和文学的发展。

(正文完)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