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人是什么民族的人(穿青人到底有多特殊)

穿青人是中国一种特别而神秘的民族,据史志记载,穿青人的族称早期叫土人,又叫里民子,后期叫穿青。他们是明朝汉族征南将士与当地土族的后代,他们的传统服饰为尚青色,因“老辈子”话的消失,他们的语言已分辩不清,现在普遍使用贵州话。

穿青人分布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地区、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黔南五个地区、州、市所属二十多个县,人数约六十七万人。关于穿青族祖先是谁,有主张土著说的,认为穿青人和历史上的僚人一样,是发源于贵州的原生民族,这种观点以贵州部分民族研究专家为代表,穿青人内部的一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士也持该观点。

称为穿青,是从衣尚青而得名,这是以其服色特点来称呼的。这几种称呼先是他称,进而穿青一名被穿青人接受了,成了他们的自称。这个名称最早见于乾隆《威宁州志》,继后是光绪《平远州续志)和民国《大定县志》、《镇宁县志》、《平坝县志》。

清康熙三年吴三桂平水西之后流传于民间的木刻唱本《水西传》也记有穿青,把他与水西境内的彝、苗、仡佬、龙、蔡、羿、白、仲家等八个民族并列,统称九种夷蛮。由此可知穿青这个名称,至此在清初就有了。

穿青人的婚俗

在封建统治时期,穿青人的婚俗从说亲到结婚后的回门,规矩繁多。如姑表联亲、背鸡认亲、以鹅押礼、打亲闹亲、砍亲路和照亲路、草鞋陪嫁、披露水衣和戴雨帽、赶亲、讨奶母钱和送梳头油、新娘站花、挑水试新娘、井边回门等。

民国时期,部分青年男女的婚姻已开始跳出近亲的圈子,但在婚礼上 把繁琐的礼节简化。比如接亲和圆房:

1 .接亲中的“点礼”,即清点接新娘子时婆家送去的衣、帽、鞋袜等礼物。在男方家选定结婚吉日的头天下午,要请数十位青年男女,抬着花轿,吹起唢呐 ,扛起彩旗 ,敲锣打鼓到亲家去接新娘。在收礼前,要由主接亲(亲客)二人在亲家焚起香案的堂屋内举行“三拜见”礼节。即对着亲家天地菩萨拜三拜,每 一拜都要说些对亲家祖宗、父母、族内兄弟姐妹的恭维话。

跨进大门一拜:“亲家门中,祖德宗功,不才等举手拜见”。再拜:“亲家高堂, 椿茂萱芳,不才等举手拜见”。三拜:“亲家棠棣,伯仲叔季,不才等举手拜见”。

三拜已毕,请亲家收礼。亲家委托的收礼人打开礼物细看,少不了要 提缺这缺那与接亲客发生争执。接亲客持让步态度,承认婚后补上 ,要求亲家谅解。在争执不休时,亲家中德高望重的老辈从中说 :“算了!争不争反正都是他家的人”。这样,点礼结束。

2 .“圆房”(旧时举行婚礼的一种形式)。结婚吉日的当天上午,去接亲的一帮人用花轿把新娘子抬到距新郎家10余米处放在地上,圆房立 即开始。圆房首先是回车马。由新郎抱着一只大雄鸡,对准内坐新娘的花轿,由阴阳先生指挥做法事后即宰杀雄鸡,吩咐参与接亲的东西南北中五路车马大神各回原位。其次拜天地, 女送亲客扶着新娘子跨进新郎 家的堂屋门槛后暗示双膝跪在草席上,此时新郎按照阴阳先生的“一拜天长地久、二拜地久天长、三拜荣华富贵、四拜儿孙满堂”进行四拜;再入洞房。拜天地结束,仍由女送亲客扶着新娘子,随着新郎进入洞房,并在阴阳先生的指导下进行活动。进入洞房后,开始做 “法事洒帐”。阴阳先生边用净水洒边念:“一洒荣华富贵,二洒金玉满堂 ,三洒子孙兴旺,四洒五谷存仓……洒帐已毕,万事大吉。地久天长,新人坐床。旁人请出,加官进禄。婚姻合合,万事其昌”。圆房结束。

民国时期结婚请客,一般为三天。即第一天敬亲,第二天正酒,第三天打发客。家境好的富户还办四天,即第三天留客,第四天才打发客。新中国成立后, 婚礼一般都减为一天。

穿青人丧葬习俗

穿青人族的丧葬也有一套富有特色的程序:

古时候穿青人的老人过世,有草鞋荐亡、竹棍报丧、买水浴尸、垫鸡鸣枕、火 把送葬、鹊窝掩井、拔牙等七种习俗。

就拿其中的买水浴尸为例,即老人逝世 后,由孝子带上香、纸和金属币到井边或河边买水。到时边烧香、纸边哭死者.。然后将金属币投于井中或河中,再从井里或河里取一桶水带回家,先舀一碗放在神龛上,余用给死者洗身,孝子还要喝一点洗尸水。晚上孝女孝媳用柳条蘸神龛上的水洒放死者,边洒边哭嘱死者:“要喝阳间清凉水,不喝阴间迷魂汤”。

解放后,这种习俗除边远地区尚存外,中心地区已废除。

穿青人的“跳菩萨”

穿青人把山魈(猴的一种)作为图腾,他们对猴非常敬畏,而且每年都要对其祭祀。他们以猴为图腾崇拜,过去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五到十五,穿青人都要由他们的巫师披上熊皮装扮成山魈模样,各村各户追逐驱赶瘟疫,装扮的一对青年男女要随行演唱。

穿青人独特的“五显神”(又叫庆五显坛)是别于其他民族的。

穿青人庆“五显坛”,在明代中期以前,因多数居于贵阳,故采取庙祭。祭祀时间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九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一年一祭 。后因明军进逼,穿青人大多迁往清镇、平坝一带 ,每年返回贵阳参加祭祀感到不便。于是,在明代中期以后,才把庙祭改为家祭,即把“五显坛”分到户各自祭祀。

祭祀方法是:请一帮称道士的穿背人,他们戴上各种面具,装扮成各种神仙和鬼怪,做一到三天的傩戏(俗称“跳菩萨”),计15场。顺序是:

“起坛”分为“打扫坛场”、“起坛”、“陪神”三折。

“发功曹”不分折,由主庆道士先生登坛烧一道文书请帖。

“交生”即把祭祀“五显神”的猪、羊牵到坛场宰杀,表演交生、领 生、解秽。

“淌白”即把刮洗破整干净的猪背放于一个长凳上。

“齐兵”分为点兵、会兵、合兵、统兵、领兵、放兵、押兵、收兵等即放出和收回“五显神”的五营兵马。

“合会”即请“五显神”及其各位道友汇合,准备到各殿游玩观赏。

“太郎殿”分“赞圣”、“先锋”、“灵官”三折。“赞圣”是演述“五显神”与圣公圣母的出世以及民间穷苦百姓赞颂“五显神”的功德及赐福于有恩之人。

“云霄殿”分为“请仙娘”、“戏仙娘”数折。这场戏充满着对祖先崇拜的色彩,称为“俗坛”。

“二郎殿”表演“五显神”擒鹰、放鹞、捉龙锁龙、打五猖、放火牙火镖等为民除害的故事。

“ 四府殿”演“五显神”接受酬赛人家的祭祀,为人家消灾还愿,赐 福于人。

“五岳殿”演“五显神”游三山五岳。

“灵浮殿(难以解释)。

“山魈殿”表演“五显神”的兵马从事农耕活动,每折都有道白。

“ 南游殿”表演“五显神”会见南方各少数民族的先民神圣,与众神 圣一起喝烧酒、吹芦笙、跳场、开玩笑等,以示和睦相处。

“水魈殿”分为姜太公钓鱼、交钱、辞圣、收兵、锁坛。“跳菩萨”结束。

在贵州,凡是供有“五显神”(五显坛)的基本上都是穿青人。穿青人把“五显坛”作为互相联系的标志。

在日常生活中,哪怕是素不相识之人,只要见其供有“五显坛”便认为是本民族,于是就认亲认友畅谈心里话。“五显坛”在穿青 人的心里占着神圣地位,起到维系这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作用。

穿青人妇女服饰

旧社会穿青人别于汉族的标志是妇女不缠足,喜穿细耳草鞋或反云勾鼻花鞋 ,脚扎青色绑带 ,穿三节衣,两行袖的滚花边大袖衣,拴腰带,戴大勾耳环,梳三把头。

三节衣,两节袖的花衣服。即衣身用青蓝二色的布接连拼揍而成,上节青色至腰,下节蓝色至小腿,衣脚用寸许宽的白布镶边,衣襟镶寸许宽的云勾花边,衣袖的主袖之外套两层活动套袖,一层比一层短,袖口大,外面套肩袖口更大,形如古代武士的护肩甲。每一层袖口均绣有云勾花边,看去如三节连成;衣袖是活动的,有二三层,穿时钉上,翻二留一或全翻于肩上,故有反托肩或外托 肩之称。

穿青人姑娘的服饰与穿青妇女的服饰不同之处是:不用青蓝二色连 接,用全青色或全蓝色,白布镶边,云勾花边镶衣襟,白布或云勾花边镶袖口,衣袖不上套袖。

上述服饰,由于旧社会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强令改装。解放后穿青人服饰在大部分地区与汉族已无大区别。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万网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ulianxi@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