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都江堰
近期,长江流域普降暴雨,长江中下游的汛情牵动着大家的心。沿长江溯流而上,来到上游的支流——岷江。每到汛期,岷江急促的水流也常常裹挟着泥沙,突破河道冲向道路、冲向民居农田。
然而,当失控的洪峰冲至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却仿若被戴上了金箍,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体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等处,自动分流、排沙、泄洪,水流开始变得有条不紊。
夜晚的南桥
于风雨中屹立两千年不倒,都江堰这座无坝全自动水利工程,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
都江堰的历史
公元前270年左右,李冰到蜀郡,出任太守一职。
都江堰古城
当李冰千里迢迢来到蜀地后,并未看见村落聚集、物阜民丰的兴旺景象,极目远眺,尽是岷江洪水肆虐后,留在川西大地的创伤。
李冰明白,自己若想胜任蜀郡太守一职,必须治理围困川西百姓的“恶水”——岷江。将岷江改道,引水至成都,对于秦国的战争布局而言,也格外重要。
都江堰出土的李冰像 摄影/张铨生
李冰对岷江沿途数百里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详细地记录、分析,经过实地测量、研究后,他决定在成都西侧的灌县(今都江堰市),修建一座引水、防洪的水利工程。
岷江
公元前256年,都江堰水利工程开始建设,历时8年最终建成。
都江堰治水的秘密
“深淘滩,低作堰”,这六个字,是都江堰的治水理念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水来到灌县境内,河道变得又平又宽,江水中的泥沙淤积,将河床抬高,水灾频繁发生。
岷江是长江水量最大的支流,全长1279千米,流域面积达13.35万平方公里,水量是黄河的两倍。绘图/Paprika
而位于都江堰市西南方向的玉垒山,则阻挡了滚滚东流的江水,使得岷江水流不再畅通无阻。这样的特殊地理结构,让玉垒山以东,常因缺水发生发生旱灾。李冰认为,治理岷江的关键,在于打通玉垒山。
正是水利造就了都江堰的美丽
玉垒山疏通后,解决了岷江下游的干旱问题。但岷江水流不稳,以及河沙淤积的问题依旧存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李冰又修建了金刚堤和飞沙堰。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体。绘图/Paprika
位于江心的金刚堤将岷江水一分为二,靠西的支流为外江,顺岷江而下。东侧支流为内江,水流流向宝瓶口。金刚堤堰的前端形似鱼头,因此金刚堤也被人叫做鱼嘴。
▲ 鱼嘴调节水量的原理。绘图/Paprika
为解决泥沙淤积问题,李冰在金刚堤尾部、靠近宝瓶口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宽度达200米以上、高2米的飞沙堰,并且特意挖掘了一处平水槽。
当岷江水呼啸而来时,可以在宝瓶口处的弯道,形成环形水流。当江水高过飞沙堰,水中夹带的泥沙及石块,便顺着水流的惯性,顺势流到外江,这样就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了。
▲ 都江堰水利工程排沙原理示意图。绘图/Paprika
李冰的种种巧思,让曾经的“恶水”,改邪归正,变成了哺育川西平原的母亲河。
自此之后,土地肥沃的川西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昔日的蛮荒之地,凭此逆袭,成为了人人称赞的天府之国。
安澜索桥
时光流转两千年,阅尽千帆的都江堰,依旧耸立在岷江之上,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都江堰,岷江与民居紧连 摄影/张铨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