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这个概念,正在迎来属于它的爆发期,几乎人人都在谈私域。
对于私域流量的益处,相信只要身处这个行业的人,都已被“反复触达”:私域流量即“自己可以掌控的私人流量”,可以任意时间,任意频次,直接触达用户。这种极其诱人的话术,也让所有企业、所有品牌都一哄而上,试图通过私域流量实现超线性增长。
那么,私域流量真有这么神奇吗?一切增长问题,都能通过私域流量解决吗?私域运营的低投入高产出公式,适用于所有企业吗?
私域流量走向神坛 成为增长“万能金药”
私域流量越来越受到重视,背后的驱动力就是移动互联网进入存量市场,买量的成本越来越高,不管是平台还是广告主,都在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流量。
在流量红利时代,企业只要投广告,就能带来一大波流量,而且这些流量也比较优质,转化率也比较高。但在后流量时代,企业遇到的问题是,钱越投越多,用户越来越挑剔,转化率也越来越低,获客成本高企,这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是“不可承受之重”。
《2020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数据显示,高达62%的广告主表示,自有流量池是2020年最值得关注的数字营销形式。
在上半年“黑天鹅”事件的催化下,企业掀起线上化经营的高潮,私域流量更是被推上“神坛”。围绕这个概念,甚至有人说,在私域流量时代,每一个To C的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私域运营早已存在 本质是用户精细化运营
对于私域流量的大火,也有部分行业人士认为,这只是新瓶装旧酒,存在过度吹嘘的现象。在社交媒体还没普及时,私域流量就客户的联系方式,例如:电话号码、邮箱或家庭地址。品牌要联系客户时,可以一个电话打过去,或发短信、发邮件,甚至往他们家寄样品,实现“多次利用”。
微商也曾站上风口浪尖,通过招收代理不断地刷朋友圈,来给自己带来新客户,这就是利用了代理朋友圈的私域流量。
各路平台的大V,也一直在利用社群圈人,割韭菜赚钱,收取每年几千元的会员费,通过不断的洗脑和产品更新来吸引人粉丝消费,让忠实的粉丝买单。
本质上,这些形式都是私域流量的“前身”。不过,“私域流量”无法回避的硬伤就是——不管是个人也好,还是社群也罢,真有人愿意天天看广告买货吗?复购率真有宣传的如此神乎其神?
某服装品牌电商负责人就认为,品牌的私域流量可以帮助品牌提升转化率,不过也不能过度吹捧私域流量的交易转化效应。现在人接触信息的渠道太多,用户可能不只是一个品牌的私域流量,而是属于很多品牌的私域流量。
有赞CMO关予认为,“私域流量并不是一个风口或一个短暂的趋势,而是一种经营理念,是要让商家从被平台流量绑架的思维中挣脱出来,开始重视自身流量池、重视每一个顾客的价值,这种思维实际上不存在红利不红利,是每个商家——无论规模、无论经营模式——都必须要理解和应用的经营阶段。”
事实上,私域流量的效用,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用户生命周期、投入程度、运营策略等等。对于私域运营,很多企业陷入了误区,以为是“天上掉馅饼”,但最终都需要回归到科学的“精耕细作”,才能劳有所得。
误区一:所有企业都应该构建私域流量
所有的企业,都有私域流量,都可以运用各种工具去积累、沉淀以及运营粉丝。但是,是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精力和财力,去打造私域流量池,持续运营用户,这就不一定了。
私域流量运营的投入程度,与企业与产品的属性,息息相关。比如,对于美妆护肤、食品饮料、服装、母婴等品类,消费者的复购率高,而且很容易产生冲动消费,这些企业就适合花大力气去经营私域,管理用户的全生命周期。不过,对于生产耐用品的企业而言,可能复购的周期是5年甚至更长,这就不适合“大张旗鼓”去构建私域了,用户本身可能也不想太频繁接触到相关信息。这些企业本身就不适合私域流量这套玩法,很可能产生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
误区二:所有用户都应该纳入到私域运营
私域流量运营者往往有这样一个思维方式,私域流量越大越好,把能够触达到的用户全部拉进私域流量池,流量越大就意味着销售转化的机会越大,反正运营1万位用户和运营10万用户,投入差别不大。
其实,这种思维是非常大的误区。私域流量池,本身就代表着精细化运营,企业需要对用户进行分类和筛选,针对高价值用户和低价值用户采取不同的投入和策略,尽可能把精力放在对品牌感兴趣、认可产品并且愿意购买的人群。如果私域流量池中存在“羊毛党”,或者对品牌认同低的用户,很可能破坏整个社群的氛围,适得其反。如果私域流量池中有这类用户的存在,应该尽快剔除。
误区三:私域流量就是经营社交平台粉丝
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把私域流量等同于微信个人号和社群,或者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企业号。这些社交平台确实是天然的私域流量平台,能够通过多种工具实现引流、转化和持续运营。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私域流量并非等同于品牌在社交平台上是粉丝数,只能说是对品牌有关注的兴趣人群。此外,社交平台并非企业构建私域流量的唯一工具,而且在这些平台上构建私域流量始终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因此在形式上,部分企业也会推出官网或者自建APP,与社交平台进行打通与同步经营。
误区四:私域流量就是卖货转化
把私域流量推上“神坛”的核心一点,就是极高的卖货转化率。在很多社群中,就存在这种情况,群里充斥着机械般的卖货信息,以及各种大同小异的分享助力链接,只有“收割”,没有“耕种”。
显然,这种模式并不会持久,甚至反而会造成用户观感上的不舒适。私域流量的核心,在于经营用户,培养朋友关系,建立信任和情感连接,然后才是自然的转化。因而,私域经营不能停留在单纯的产品服务信息推广,而是要以用户为核心,更好地满足其需求,为其提供价值。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关系深化,用户愿意把你当做专家+知己,有各方面的需求时,第一时间都会找你。
误区五:私域流量是增长的万能金药
任何事情,都不会一蹴而就。很多企业把私域流量当成了增长“特效药”,听了几堂运营课,开通了几个社交账户,搭建一个营销团队,就可以获得私域流量,今天投入,明天就能看到业绩增长。
且不说企业本身在私域流量运营上是否存在问题,把客户拉进私域流量池只是第一步,影响客户最终成交的因素,有产品、价格、政策等等多重因素。如果产品本身是不及格的,在市场上没有独特的竞争力,或者并不契合用户的需求,即便再扯私域运营也是虚的。毕竟,猪就是猪,飞起来之后大概率还是要摔在地上。
误区六:私域流量能够脱离公域流量单独存在
私域流量并不是零门槛的游戏,尤其对于新品牌而言,门槛反而更高。私域流量的核心运营逻辑就是:沉淀老用户,深化关系,反复刺激,提升复购,驱动分享传播。所以,当新品牌连购买用户都没有,怎么谈老用户经营?品牌力还不足,怎么积累粉丝和拥护者?
因此,企业要做私域流量,并不是意味放弃公域流量。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互为硬币两面,在不同维度帮助企业不断增长。公域流量仍然是品牌不能放弃的阵地,强曝光是品牌的基础。至于私域流量营销,则是更有感情与温度的营销,是一个长效的运营过程。
误区七:KOL投放就是私域流量经营
……
误区八:私域流量只需配备一个客服就能搞定
……
误区九:私域流量运营只是企业市场销售部门的事情
……
误区十:私域流量运营成本极低